苏仙区司法局:探索多元化解机制,构建和谐稳定格局
2021-05-10 11:33:0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法制周报 | 编辑:刘建军 | 作者: 樊忠营 | 点击量:12054         

 法制周报讯(通讯员 樊忠营)苏仙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,是郴州市打造“湖南新增长极”的主战场,中、省、市级重点项目落户多,区情比较复杂,社会矛盾纠纷突出。2017年来,苏仙区探索建立“大信访、大调解、大稳定”(以下简称“三大”)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,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,构建和谐稳定格局。2017年至今,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35499起,调解成功34472起,无“民转刑”案件,无群体性上访案件。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(社区)、大事不出镇(街道)、矛盾不上交,形成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苏仙版本。

一、优化组织体系,夯实多元化解工作基础

一是构建“三级组织”。设立了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(简称矛调中心),承担各类重大矛盾纠纷、信访积案的攻坚化解工作。矛调中心下设道路交通、婚姻家庭、资源林纠等8个专业(行业)人民调解委员会和6个驻区法院、区检察院、城区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。14个镇(街道)和185个村(社区)全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,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。同时,有效整合资源,利用区综治网格,在全区实现每个综治网格配备一名人民调解员,在每一村(居)民小组、城区楼栋明确一名人民调解信息员,确保矛盾纠纷和舆情能在第一时间上传下达。

二是打造“三大平台”。打造线下平台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窗口,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,构建集接待、咨询、受理、调处、宣传、预防为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线下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。拓展热线平台。整合资源,利用公共法律服务“148”热线平台,受理人民调解案件,解答法律咨询,不断拓展提升便民服务。建成区、镇(街道)远程视频咨询平台。区矛调中心调解员通过平台远程调解,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。通过建全线下、热线、远程平台,拓宽多元解纷路径。

三是健全“三大机制”。强化激励保障机制。2020年,区财政将“三大”工作经费134.1万元纳入财政预算,保障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购买服务、个案奖补等“三大”日常工作开支。强化考核问责机制。区委区政府将“三大”工作情况纳入全区综合绩效、综治信访维稳和平安创建考核,考核结果报区委、区政府实行奖励和问责,促使各单位提升工作效能。强化联动对接机制。在区、镇(街道)、区直部门建立了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议制度,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,研究部署工作,对重点疑难案件进行调度、会商。同时,加强“访调联动”、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联动、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。

二、推进工作落实,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

一是织牢矛盾纠纷“防控网”。制定规范流程,组一级信息即时即报,村(社区)一周一报,镇(街道)半月一报,区级一月一报,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。同时,先行先试,通过微信、QQ等信息交流平台,及时反应、快速处置人民调解案件。通过常态化、信息化纠纷排查织牢矛盾纠纷“防控网”。

二是打好难案积案“攻坚战”。创新推出“三位一体”工作改革,整合苏仙区中心城区社区法律顾问、人民调解、法律援助三支队伍职能,利用驻公检法调解室、街道办事处法律顾问、城区“一(村)社区一法律顾问”等现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与区“矛调中心”实行人员共享、信息共享,加强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工作,促进矛盾纠纷调处职业化,助力难案积案的化解。自改革以来,律师参与,成功调处和稳控了黄某等37人与某母婴用品店关于“舒儿呔”等品牌固体饮料的纠纷,苏仙区工业园孵化基地项目施工纠纷,老上访户廖某婚姻家庭纠纷,雷某财产纠纷等96起难案积案,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
三是提高调解协议“权威性”。深化诉调对接,对于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,鼓励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,提高调解效力和权威性,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。到目前为止,全区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达200余件,有效的保障了协议双方的合法权益。

三、着眼长效常治,推动多元解纷纵深发展

一是引导群众参与,形成共治共享体系。坚持宣传、发动、引导群众参与排查调解,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化。以村(居)为重点,发动引导“四懂”(懂政策、懂社会、懂法律、懂民情)法律专家志愿者、乡贤“五老”、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加入一线调解队伍,现有法律专家志愿者332名,老教师、老干部、老党员等“五老”村(居)专职调解员多名。支持帮助律师事务所建立品牌调解室,形成政府指导、群众为主的调解团队,现已组织方缔园、春鸿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律师调解工作室,群众治理热情进一步提高,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
二是结合教育整顿,提升纠纷化解质效。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,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。将全国模范调解员徐继东、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黄由程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编录进册,并广泛宣传,号召全系统学先进赶先进,不断增强调解业务工作水平。同时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全区政法各单位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开展纠纷线索摸排、法治宣传活动,做到早谋划、早排查、早化解。自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,全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15起,高效解决了一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。

三是加强诉源治理,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。强化纠纷治理平台建设,整合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资源,不断推进诉调对接工作。2020年,建成苏仙区人民法院驻苏仙区矛盾调解中心诉源治理工作中心、郴州市苏仙公安分局警情联动管理中心、良田镇和栖凤渡镇诉源治理工作站,形成“一个中心、多个站点,点面结合”的工作机制,开创以党委政府主导下的以人民调解为支撑平台、以司法为保障、以社会为依托的纠纷解决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
责编:刘建军

来源:法制周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